2024年度述法报告
且末县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县教科局党组书记、副局长 李秀君
根据工作安排,现将2024年度述法报告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及取得成效
(一)提升站位,高度重视法治工作。高度重视法治建设工作,成立局、校两级依法治校工作领导小组,将依法治校工作纳入学校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并制定相关工作制度,分工负责,明确职责,责任到位。聘请县公安局、法院、检察院、司法局等单位40名业务骨干等担任中小学法治副校长,每学期至少上2节法治课,形成学校和社会共同推动依法治校工作的良好局面。全县各学校共开展送法进校园活动150余场次,实现师生法治教育全覆盖。
(二)把握方向,扎实开展宣传教育。一是严格落实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法、重大事项决策前学法制度,坚持把《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纲要》及教育相关法律法规纳入中心组学习、政治学习内容,2024年以来,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及教育相关法律法规10场次,主要领导干部带头宣讲习近平法治思想内容2次,围绕“大力弘扬宪法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主题讲法1次。二是严格履行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2024年召开法治建设专题会议2次,听取法治建设工作汇报1次,对年度法治建设、依法行政、依法决策等重点工作亲自部署,亲自过问,亲自督办。针对上年度述法存在的问题召开专题会议,切实推动法治建设与业务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落实。三是组织班子成员积极参加自治区“法治讲堂·逢九必讲”法治培训21场次,“学法达人月月赛”4次,“新疆智慧普法依法治理云平台”考试2次,利用“学习强国”“智慧普法依法治理云平台”、法治巴州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常态化开展学习考法,推动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常态化,不断提升领导干部法律知识,增强法治观念和依法行政、依法治教、依法治校的意识。
(三)完善制度,建立依法治校机制。各学校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政府的相关文件制定校规,并以校规为依据,健全和完善学校其他各项规章制度,明确学校各项工作岗位的职责,教师的考评、奖惩有章可依,形成系统化的管理制度,实现了学校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如教学工作考核标准、师德考核标准、班主任工作考核、绩效工资考核标准等。
(四)加强培训,提高法治队伍建设。一是各学校每月至少组织1次教师学习法律法规,使教师先知法、懂法、守法,提高教师依法育人的意识和能力。二是不断提升执法队伍素质。组织2人参加县司法局组织开展的行政执法人员能力素质专题培训。目前县教科局有6人具有行政执法资格。
(五)选准载体,切实抓好学生教育。一是坚持青少年法治宣传多元化,充分发挥学校主阵地作用,开足开齐道德与法治、思想政治等课程,做到法治教育计划、教材、师资、课时“四落实”。利用“国家安全教育日”“宪法法律宣传月”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国旗下讲话70余场次、主题班队会160余场次,举办知识竞赛、演讲比赛20余场,制作手抄报、黑板报200余幅;邀请法治副校长开展防治校园欺凌、预防性侵害等法治教育活动200余次,覆盖学生13000余人;组织中小学2支队伍参加自治州模拟法庭大赛,县第二小学获得三等奖的好成绩;组织开展“宪法小卫士”线上答题活动,参与人数达8000余人;且末县第二小学成功创建“自治州依法治校示范校”,切实推动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走深走实。二是创新普法形式,充分发挥以案释法典型案例作用,依托普法网、微信等新媒体平台开展普法宣传教育,提高普法宣传教育的生动性、趣味性。积极参加自治区法治文化优秀作品征集和展播活动,征集各类法治文化作品10余件,切实营造浓厚的校园法治文化氛围。
(六)加强执法监督,规范行政行为。县教科局与文旅局、市场监督管理局、公安局等部门采取“巡查+抽查”“线上+线下”等多种形式,重点聚焦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隐形变异排查、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监管、艺考培训机构治理、违规收费“卷钱跑路”排查、寒暑假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培训材料规范管理、培训机构数据稽核、违规竞赛专项治理等工作开展常态化执法检查和专项检查。2024年以来,联合市监、公安、消防、文旅等部门对且末县3家校外培训机构开展专项检查14场次,发现问题9条,下发督办单2份,截至目前,整改完成率100%。在“且末县玉城教育”公众号上发布关于开展隐形变异违规校外培训专项治理的公告,进一步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切实维护广大学生和家长合法权益。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提高思想认识。进一步强化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将法治建设工作纳入全局重要议事日程,定期研究部署,加强督促检查。
二是加强队伍建设,提升执法水平。加大教育行政执法人员的配备和培训力度,不断提升执法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执法能力。建立健全执法人员考核评价机制,加强对执法人员的监督管理,激励执法人员依法履行职责,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三是创新宣传方式,增强法治实效。进一步丰富法治宣传教育的形式和内容,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打造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法治宣传教育平台,提高法治宣传教育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加强法治文化建设,鼓励学校开展法治文化活动,创建法治文化示范学校,营造浓厚的校园法治文化氛围,切实增强法治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关联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