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今日且末

且末县司法局驻阿日希村工作队:“田间普法课”让法治阳光照进农家院

发布日期:2025-10-31 21:23 来源:且末零距离
打印 字体:【

秋风吹拂棉田,乡音传递法理。在且末县托格拉克勒克乡阿日希村的田间地头与农家院落里,县司法局驻村工作队正开展一场场接地气的普法活动。驻村工作队员与村民围坐在一起,围绕土地流转、劳务纠纷、婚姻家庭等村民最关心的话题展开讨论,法治知识伴着乡土气息,悄悄走进村民心里。

今年以来,这样的田间普法课在阿日希村已成为常态。工作队摒弃传统室内宣讲模式,将普法阵地搬到村民劳作休息的田埂、饭后闲谈的庭院,用农家夜话”“田间议事会等村民熟悉的形式,让《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等法律,从书面文字变成了听得懂、用得上的生活常识。

阵地到身边,打破距离感

以前听普法课要去村委会,现在在地头歇脚的工夫就能学,太方便了!村民库尔班·托合提的感慨,道出了工作队阵地前移的初衷。驻村工作队队员李旭说:刚驻村时发现,村民对去会议室听课兴趣不高,后来我们跟着村民去田间、进院落,在他们熟悉的环境里聊天,大家的抵触感少了,愿意听、愿意问了。如今,田埂边的草堆旁、院落里的葡萄架下,都成了普法小课堂,真正实现随处可学、随时能问

内容生活,讲好“家常理

大家帮邻居干活受伤了,医药费该谁出?”“自家的地流转给别人,合同里得写清哪些事儿?每次普法前,工作队都会提前走访,收集村民近期遇到的烦心事、闹心事,再用方言和身边案例翻译法律条文。工作队在一次农家夜话中,以村民艾力亚尔因彩礼纠纷闹矛盾的经历为切入点,讲解《民法典》中关于婚姻家庭的规定。工作队队员李旭说:用大家熟悉的人和事当例子,法条就不那么了,就像聊家常一样,大家一下子就明白了。截至目前,工作队已围绕土地、婚姻、劳务等民生话题开展普法8场次,解决村民实际问题15个。

互动在现场,解好揪心事

我儿子在外地打工,老板拖欠工资,该咋要?在一场田间普法课上,村民麦吾兰江的提问让现场讨论瞬间热烈起来。大家一边安抚他的情绪,一边详细讲解申请劳动仲裁的流程,还现场帮他整理相关材料。以前遇到事儿不知道找谁,现在工作队就在身边,有问题当场就能问、当场能解决,心里踏实多了!麦吾兰江说。如今,村民已从最初的坐着听变成主动问、跟着议,工作队还会定期回访,确保问题真解决、法律知识真用到。

今年以来,且末县司法局驻阿日希村工作队累计发放普法读本、宣传册1200余份,开展田间普法课”“农家夜话等活动32场次,覆盖村民800余人次。下一步,工作队将继续优化普法形式,结合村民农忙、农闲时间,开展错峰普法”“订单式普法,让法治精神真正在基层扎根,为阿日希村的乡村治理和乡村振兴筑牢法治根基。


关联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