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规划信息

索引号 770374340/2023-00982 公开信息来源 且末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且末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 (2021-2025年)

发布日期:2021-10-15 10:58 来源:且末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打印 字体:【

且末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

(2021-2025)



目 

第一章站在小康新起点,谋划且末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第一节发展基础

第二节机遇挑战

第三节指导思想

第四节基本原则

第五节发展目标

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第一节科学推进乡村规划建设 15

第二节加快现代乡村产业体系

第三节 深化农村体制改革

第四节坚持人才优先

第五节持续提升乡村宜居水平 19

第六节健全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

第三章抓好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且末特色现代产业体系

第一节建成巴州高品质有机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基地 21

第二节建成巴州重要矿业开发基地和天然气化工基地

第三节建成南疆特色旅游线路上的重要节点城市

第四节建成巴州商贸物流基地重要节点 27

第五节积极发展数字经济

稳步推进新型城镇化,积极参与区域协同发展

第一节优化城镇区域格局

二、构建多点支撑的城镇化格局

第二节 优化国土空间格局

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塑造城市风貌特色

第五章统筹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扩大有效投资

第一节系统布局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打造立体化交通体系

提升水资源保障能力

建设重要能源开发基地

第六章深度融入核心区建设,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第一节深度融入核心区建设

第二节坚持对内对外双向开放

第三节持续加强招商引资

第四节强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互动发展

第七章以更大力度推进改革创新,增强经济发展动力活力

第一节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

第二节着力激发民营经济活力

第三节进一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

第四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第五节大力实施人才强战略

第八章实施文化润疆工程

第一节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

第二节巩固和加强民族团结促进各族干部群众交往交流交融

第九章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坚持走生态良好、绿色发展道路

第一节健全生态环境保护机制

积极推进生态环境治理

持续推进污染防治

第四节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第十章大力推动民生改善,增进人民群众福祉

巩固脱贫攻坚成效

强化就业优先政策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

第四节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推进健康且末建设

第六节加大住房保障力度

第十一章加强兵地油合作,促进三方融合共建

促进兵地融合发展

深入推进“油地”共建

第十二章深化对口援疆合作

第一节突出抓好干部人才援疆

第二节务实推进产业援疆

第三节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

第四节扎实推进文化教育援疆

第十三章   建设高质量的平安且末

第一节提高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

第二节健全公共安全体系

第三节防范化解重大风险 58

第十四章切实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保障规划顺利实施

第一节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第二节强化项目支撑

第三节加强统筹协调

第四节做好监督评估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且末县完整准确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特别是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强基固本、提质增效、转型升级、推动高质量发展十分重要的五年。是积极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全力打造巴州中巴经济走廊综合承载区“支点”的加速期,是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实现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关键期。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变化,进入新发展阶段,把握发展规律,发扬斗争精神,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科学编制并有效实施“十四五”规划,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规划纲要主要阐明政府的战略意图、工作重点、政策取向和实施举措,是未来五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政府履行职责的主要依据,是引导市场主体行为的重要指南,是全县人民共同奋斗的行动纲领。


第一节发展基础

一、保持了和谐稳定的社会局面、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社会大局持续稳定,各族干部群众的幸福感安全感明显增强、对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信心空前增强。平安且末建设持续深化,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基本形成。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深入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和民族团结联谊活动,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进一步密切,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深植且末大地。扎实推进全面依法治县,顺利完成“七五”普法规划,法治意识、法治观念更加深入人心。通过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保持了社会大局稳定,各族群众安全感明显增强、对长治久安的信心明显增强,展现出人心稳、心气顺、合力足的新气象。

二、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果

贯彻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建立5+3+N+1”机制精准制定乡策、村策和“一户一”“一户多策”,五年累计投入各类扶贫资金4.96亿元,实施扶贫项目607个,现行标准下328710542人全部脱贫,15个贫困村全部退出,贫困发生率降至零,稳定实现“两不愁、三保障”,顺利通过国家脱贫攻坚普查验收。坚持产业脱贫主攻方向,不断夯实有机绿洲发展战略引领下的“一枣二蒜三畜四特色”优势主导产业基础,25926519人通过产业脱贫,产业收入占到家庭收入的60%以上。加大就业帮扶力度,落实每户有条件贫困户家中至少有1人就业措施,形成“产业+就业”的收入结构。易地扶贫搬迁、生态效益补偿、社会保障兜底、健康扶贫、教育扶贫等政策措施全面落实,“四位一体”大扶贫格局不断完善,累计投入5.41亿元用于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农村人居环境大幅改善,“五通七有”全部完成。认真抓好中央六巡及“回头看”反馈问题整改,促进脱贫攻坚工作质量全面提升。

三、立足且末优势的产业基础更加稳固

确立并深入推进“两大战略”“三大开发”,不断夯实高质量发展的产业基础。预计2020年完成生产总值32.39亿元,“十三五”期间年均增长8.1%地方财政收入6.42亿元,年均增长19.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5亿元,年均增长10.54%;“十三五”期间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83.5亿元。有机绿洲发展战略深入人心。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且末农产品高品质优势与无污染环境优势相结合,大力推进有机绿洲发展战略,有机红枣的市场知名度快速提升,在全疆红枣产区中脱颖而出,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效果明显。红枣特色林果产业化开发不断深化,成立龙头企业小宛有机农产品有限公司实行优质优价引领产业健康发展,建成红枣标准化示范园53个,进入有机认证程序6.35万亩,且末有机红枣标准成为国家首个红枣有机标准,“且末红枣”地理标志产品认证获国家批准,红枣收入占到农民人均纯收入45%以上。引入新的枣粉、枣片、枣汁加工企业项目加快推进。立足丰富天然水草资源优势,树立低成本养殖理念,着力打造农区畜牧业核心竞争力,成立龙头企业昆仑牧业公司,旱地芦苇采收机、芦苇青贮工艺两个关键环节取得突破,41个养殖小区加快建设,朝着“每村一个养殖小区”目标迈进,支持农区向户均100只、牧区向户均300只羊养殖规模靠拢。丝路重镇建设战略取得新进展。高起点编制完成城镇总体规划和村庄规划,为高标准建设奠定基础。大力支持重点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和若铁路、若民高速、且末—尉犁沙漠公路、大石门水利枢纽工程进展顺利,新机场如期通航,新客运站建成投用,5年新建农村公路1539公里,农村电网改造升级215公里。提升城镇化质量,规划区内3427户危旧平房全部纳入棚户区改造范围,已开工4个小区2200套住房,改造老旧供排水、供热管网32.6公里,启动县城老旧街区和4个进出口改造工程。统筹城乡一体化,完成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按照“城乡形成一幅画卷”的思路,设计具有且末特色的农村民居,实施农村人居环境一期、二期改造,实施高标准农田改造7万亩。油气矿产资源转化开发取得重要成果。与塔里木油田公司签订4.5亿方/年天然气供气协议,塔中至县城天然气长输管线项目正式签约,大庆油田塔东勘探区块3口气井开始试采。南部山区迪木那里克铁矿首采区详勘工作结束,完成30万吨工业选矿试验,进入办理采矿证阶段;邦泰矿业公司年处理金锑矿石20万吨生产线顺利投产。新发现大型滑石矿和稀有锂矿泉水。大漠玉石旅游产业开发势头良好。完成旅游发展规划编制,实施60件事”改善旅游基础设施,昆仑古村成功创建国家3A景区。“十三五”期间接待游客190余万人次、旅游收入5.48亿元,同比“十二五”分别增长1.7倍、6倍。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完成中央环保督察反馈13项问题整改,累计实施生态造林5.82万亩,农田林网化率达22.5%271条河流、14个湖泊全部纳入河(湖)长制管理,车尔臣河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和修复加快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目标任务基本完成,成为生态环境部2019年度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检测与评价全疆唯一生态环境保护管理较好县。全面深化改革取得积极进展。“放管服”、投融资体制等关键领域改革持续深化,重组国资公司架构,基本完成吐拉牧场、昆其布拉克牧场改革,完成新一轮党政机构改革、4家经营类事业单位改革。深入推进对口援疆。与唐山市签订进一步深化对口支援框架协议,医疗教育人才“组团式”援疆成效明显,“十三五”期间唐山市累计投入1.33亿元,实施项目64个,选派干部人才77人,两地交往交流交融更加密切。

四、民生福祉显著提高

连续五年保持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的85%以上,累计达到74.46亿元,较“十二五”期间增长47%,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5418元、17920元,同比“十二五”末分别增长22.7%29.3%城乡劳动力就业更加充分。城镇新增就业7315人,新增“两后生”全部纳入技工教育,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清零。教育惠民普及更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实现全覆盖,幼儿园应建尽建,补充教师934人,完成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自治区验收,“十三五”期间落实教育经费15.42亿元,同比“十二五”增长82.4%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明显提升。完成全民健康体检527.4万人次,医共体体系更加完善,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标准化率均达100%暖心惠民更加深入。累计投入30.2亿元实施民生项目667个,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城乡基础条件持续改善。城乡人居安全住房全覆盖。逐一排查拆除危房4000余户,建成农村安居工程1806套、城镇保障性住房3427套。社保体系更加健全。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9.7%,农村低保从“十二五”末每年2232元提高至4320元,城镇低保从每月333元提高至510元。安全防范能力全面提升。完成5.8级地震灾后恢复工作,积极应对阿克苏库勒湖险情确保了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道路交通、消防隐患、食品药品等领域专项整治成效明显,各族群众安全感进一步提升。档案史志事业迈上新台阶。县档案馆荣获“全国档案系统先进集体”称号。

五、党的领导全面加强

始终把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长期重大政治任务,“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推进,党的创新理论在党员干部心中扎根铸魂。始终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制定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的制度,把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体现在思想上、落实到行动中。坚决落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全面落实意识形态责任制,严明政治纪律、政治规矩,驰而不息纠治“四风”特别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定不移惩贪治腐。严格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干部队伍建设不断加强,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加快形成。

机遇挑战

“十四五”时期,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度演化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开局起步相互交融,且末县发展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发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经济社会发展总体上处于打基础、寻突破的阶段,机遇与挑战并存。

一、牢牢把握机遇

从国际看,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入人心,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带来巨大变量,为我们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带来了重大机遇。从国内看,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制度优势显著,治理效能提升,经济长期向好,物质基础雄厚,人力资源丰富,发展韧性强劲,社会大局稳定,为我们加快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同时,中央确定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一带一路倡议、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的经济工作方针以及自治区一系列配套措施的政策效应正在逐步显现,为我们破解稳定难题、转变发展方式、冲破改革藩篱,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特别是随着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的召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为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新疆工作导航定向,锚定了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擘画了宏伟蓝图,为我们站在新发展阶段、践行新发展理念、实现新发展格局指明了前进方向、确立了基本遵循、提供了强大动力。经过多年不懈努力,且末县两大战略”“三大开发基础不断夯实,有机绿洲发展战略引领下的一枣二蒜三畜四特色优势主导产业不断壮大,一带一路倡议、西部大开发战略、对口援疆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及稳定红利持续释放,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带来的新机遇不断显现,基础条件更加完备,比较优势日益凸显,发展后劲显著增强,积累了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经验,具备了驾驭全局和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为实现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党中央重视关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新疆工作,把新疆工作摆在事关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重要位置,召开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从战略和全局高度审视、谋划、部署新疆工作,系统阐述了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丰富内涵,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新疆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方针政策和战略举措,使我们前进的方向更加明确、工作定位更加精准。

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带来发展新机遇。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并加速向各领域渗透,不断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数字经济呈现蓬勃发展的势头,展示出巨大发展潜能,国内沿海发达地区向中西部产业转移加速,为且末县积极参与国内国际双循环、承接产业转移、推动产业优化升级提供了新机遇。

多个重大战略实施、各类政策叠加增效带来发展新机遇。党中央在统筹推进全国改革发展的进程中,把新疆作为我国西北的战略屏障、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西部大开发重点地区,给予一系列特殊支持政策,为推进“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全新的动力。“一带一路”倡议、西部大开发战略、对口援疆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及稳定红利持续释放,为且末县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合作,有效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借势借力培育产业新增长点,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实现高质量发展带来多重政策红利新机遇。

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构建新发展格局带来发展新机遇。全面深化改革、创新体制机制,将为且末县发展提供更加有力支撑;扩大开放有利于提升且末城市服务功能,与周边县市产业互补、信息互通、发展共赢。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正在推进,有利于建立完整的内需体系,拉动消费、催生新业态,为且末经济发展增添新动力、带来新机遇。

交通重点项目、新基建实施带来发展新机遇。“十四五”时期,随着和田—且末—若羌铁路、民丰且末若羌公路、且末—尉犁沙漠公路的陆续建成贯通,使得长期以来制约且末的交通瓶颈问题将彻底破解。且末地域辽阔所蕴含的丰富的油气矿产资源优势、突出的水土光热资源优势、独具特色旅游资源优势将充分释放,为我们因势利导,纵深推进“两大战略”“三大开发”形成厚积薄发之势,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性机遇。同时,包括通信、新技术、算力在内的信息基础设施、支持传统基建转型的融合基础设施、服务于科学、产品和技术研发的创新基础设施等新基建必然带来发展新机遇。

稳定红利持续释放。在保持社会大局持续稳定的基础上,一系列长远之策、固本之举将深入推进,迈向长治久安的稳定根基将不断巩固,为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心齐气顺、人心凝聚。当前,全县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对“十三五”期间取得的根本性向好变化无不欢欣鼓舞,对且末发展的美好前景充满信心,齐心协力、一心一意完整准确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思想和行动高度统一,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感恩感激,对沿着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指引的正确方向前进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坚定坚决。

二、积极应对挑战

面临优势资源转化和自然环境保护的双重考验。且末县处于工业化的起步阶段,经济实力总体薄弱,二产发育严重滞后,企业数量少,加工转化能力明显不足,资源优势远未转化为经济优势,构建立足且末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任重道远;财政实力薄弱,收支矛盾突出;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矛盾依然严峻,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刻不容缓。

面临做大总量与转型升级的双重任务。工业化和城镇化仍处于初期阶段,内需潜力释放不够,经济持续增长动力不足。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不高,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不充分;工业以矿产资源开发为主,产业规模小、层次低、链条短,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缺乏大企业大项目支撑;保持中高速继续做大总量的同时,推动产业向中高端迈进,成为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

面临传统动力减弱和新动力发育不足的双重难题。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土地(自然资源)、资本、劳动等传统要素的产出效率降低,传统动力明显减弱。实体经济困难增多,特别是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仍很突出。旅游文化、健康养老、数字经济、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成为新的增长点,培育壮大尚需时日。作为欠发达的县域,且末实现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面临人才和技术不足等诸多瓶颈。

第三节指导思想

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完整准确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牢牢扭住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坚持依法治疆、团结稳疆、文化润疆、富民兴疆、长期建疆,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以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保障,统筹发展和安全,纵深推进两大战略”“三大开发,加快建设立足且末优势、具有且末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加快融入新发展格局,实现经济行稳致远、社会安定和谐,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且末篇章,为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生态良好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疆贡献且末力量。

第四节基本原则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系统观念,坚持从且末实际出发。

一、坚持党的全面领导

建立健全党对重大工作的领导体制机制,强化党组织在同级组织中的领导地位,更好发挥党组织的职能部门作用,提高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各个领域、各个方面,为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生态良好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且末,提供根本保障。

二、坚持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

坚持从战略上审视和谋划工作,坚持把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作为工作总目标,坚持以凝聚人心为根本,坚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坚持伊斯兰教中国化方向,坚持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紧贴民生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加强党的领导,以“八个坚持”确保且末县各项工作始终保持正确政治方向。

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十四五”全过程、各领域,推动经济发展、社会治理和民生改善良性互动、相互促进,进一步加快社会事业发展,努力促进更充分的就业创业,推动底线民生、基本民生向质量民生、品质民生转变,强化社会治理创新,做实做细群众工作,形成人人各担其责、各尽其力、团结奋进的良好局面。

四、坚持贯彻新发展理念

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发展和安全,把保护生态环境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努力让创新成为动力源泉、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鲜明底色、开放成为基本路径、共享成为价值导向,在巴州建设南疆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中扛起责任担当。

五、坚持深化改革开放

推进高质量发展中遇到的矛盾问题必须紧紧依靠改革来破解,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必须更大力度扩大开放,坚定不移推动改革开放再出发,加强与对河北唐山市及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内外地区的交流合作,推动与周边县市、第二师团场、中石油塔里木油田公司等驻县单位协同发展,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在协调发展中拓宽发展空间,在强弱项中增添发展后劲。

六、坚持系统观念

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办好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统筹驻且末油企、兵团、援疆省市各方优势,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注重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挑战,实现发展质量、结构、规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统一。

七、坚持从且末实际出发

立足新时代且末工作所处的历史方位、面临的内外部环境,立足且末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条件、优势机遇和阶段性特征,扭住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这一新疆工作总目标,坚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不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速度、不提脱离实际的指标要求,不搞层层加码、盲目攀比,稳中求进、求真务实、注重实效。

第五节发展目标

社会大局持续稳定长期稳定的基础更加牢固,民族团结更加紧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一步铸牢,宗教中国化方向取得显著进展,经济实力、改革开放、社会文明程度、生态环境质量、民生福祉、社会治理效能再跃上一个大台阶,建成“三基地、两节点”,实现“一个走在前列”(即:建成以有机绿洲发展战略引领的巴州高品质有机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基地,以优势资源转换主导的巴州重要的矿业开发基地和天然气化工基地,以丝路重镇建设战略引领的巴州商贸物流基地重要节点和南疆特色旅游线路上的重要节点城市,在自治州建设南疆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进程中走在前列),建设和谐安宁、开放融合、天清地朗、民富县强的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且末迈出坚实步伐。

十四五时期,且末县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保持在合理区间,全员劳动生产率高于GDP增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GDP增长基本同步,学前教育毛入园率、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分别保持在98%99%98%以上,森林覆盖率达到1.9%以上,河流水质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占地表水比例保持100%,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到10万吨以上。

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积极推动“五大振兴”,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提升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水平,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家园。

第一节科学推进乡村规划建设

坚持规划引领、有序推进,统筹县域城镇和村庄规划建设,促进县域内路、渠、林、排、居等农村生产生活要素整体提升和均衡发展,综合考虑土地利用、产业发展、居民点布局、生态保护和历史文化传承等因素,适应村庄发展演变规律,科学布局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分类推进村庄建设,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围绕建设更加宜居的现代乡村,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推动实现城乡居民生活基本设施大体相当。强化县城综合服务能力,加强以乡镇政府驻地为中心的农民生活圈建设,把乡镇建成服务农民的区域中心。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完善乡村水、电、路、气、通信、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提升农房建设质量。完善农村物流体系,加快建立由县城综合物流中心和末端配送网点组成的农村物流网络,启动快递进村工程。保护传统村落和乡村风貌,防止盲目大拆大建,注重保留乡土味道,让乡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留得住乡愁。提升农房建设质量,支持新建一批功能现代、风貌乡土、成本经济、结构安全、绿色环保的宜居型示范农房。

第二节加快现代乡村产业体系

一、坚定有机绿洲发展战略不动摇。牢固树立“高品质是且末农产品的生命线”意识。深刻认识引入有机认证,一方面是有利于把形成且末农产品高品质高品质核心竞争力的光热资源优势发挥到最大,把保护这一核心竞争力的不用化肥农药的种植模式保护下来;另一方面是有利于把且末无污染的自然环境优势叠加上来,提升农产品市场附加值,大幅提高农业效益、农民收入,因此,要坚定有机绿洲发展战略不动摇,适时推进地方立法加以保护。有机红枣特色林果业这一农业支柱产业发展和枣业富民信心不动摇,全力打造中国最优有机红枣生产基地“十四五”期间实现红枣园有机认证全覆盖。持续推进减棉过程中的土地流转,大力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坚持以有机绿洲战略为引领,依靠龙头企业带动,积极打造南疆地区首个有机农产品基地认证品牌,将资源与资金有机连接,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形成红枣、香蒜、畜牧业、特色农业等农牧产品的种植、加工、物流等复合型产业链,保证农产品质量,进一步提升且末优质农产品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向农业多种功能要效益,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不断提高现代农业供给质量,更好带动农民就业增收。放大农业比较优势,在做优做精优质林果、畜牧、大蒜、冬小麦和大芸等产业的同时,同步推进“高端、小众”的庭院特色农业发展。统筹农业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

二、扶持龙头企业。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在资金、信贷、用地、税收等方面的扶持力度,支持龙头企业增资扩股,以产权、品牌为纽带开展跨区域、跨行业、跨所有制的联合与合作。以农民分享产业链增值收益为核心,实施农业产业融合发展推进行动,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大力推进“且末红枣”有机认证,推进产加销一体化发展,带动全县优质农产品从一般性市场中突围升级。加快区域性农产品综合批发市场体系建设,发展农村电商,推进特色农产品“线上”与“线下”营销相结合,织牢“两张网”。开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升级行动。推进用水、化肥、农药、地膜减量增效,构建农业绿色生产体系。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体系建设。

三、建设现代农业生产体系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持续推进土地整治、中低产田改造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强化农业发展的物质技术支撑。大力发展现代种业,推进农业信息化,加强关键技术科研攻关,推进成果转化和技术推广。突出优质、安全、绿色导向,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从源头上保障农产品品质。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开展农业清洁生产,控制农业用水总量,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实现畜禽粪便、农膜、秸秆基本资源化利用。

四、优化农业经营体系强化土地承包经营权纠纷调解仲裁,发展土地流转、土地托管、土地入股等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加强农职业教育,健全职业农民扶持制度,引导和支持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等发展壮大。积极发展病虫害统防统治、农机承包作业、养殖业粪污专业化处理等服务,支持开展粮食烘干、农机场库棚、仓储物流等配套设施服务,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

第三节 深化农村体制改革

鼓励土地经营权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流转,发展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建立和完善“归属清晰、权能完整、流转顺畅、保护严格”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推进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深化集体林权改革。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深化国有农牧场改革。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落实好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政策,深化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平等保护土地经营权,激活农民财产权。加快培育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动农业经营主体多元化,积极组建供销集团公司,健全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机衔接。探索建立县乡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加强土地经营权流转和规模经营管理服务。健全城乡统一的用地市场,探索实施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全面推开农村土地征收制度改革,建立土地征收公共利益用地认定机制,缩小土地征收范围。稳妥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分置实现形式。保障进城落户农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鼓励依法自愿有偿转让。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发挥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积极申报实施好中央、自治区扶持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项目,全面推行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代账制”工作,持续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建立县级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健全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继续推进国有农牧场企业化、公司化改革,完善国有农牧场与周边农村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完善资源水价、阶梯水价和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增加农村金融供给。

第四节 坚持人才优先

选派优秀干部到村任职,制定配套政策引导机关、企事业单位优秀年轻干部到农村任职,从基层干起,用好留疆战士、基层工作岗、双千人才、大学生村官、西部计划志愿者等人才通道,引导各类人才投身乡村建设,促进乡村人才振兴。抓好农民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劳动技能培训。积极开展职业农民职称评定试点,有序引导符合条件的新型职业农民参加城镇职工、医疗等社会保险。积极引进乡村振兴高素质人才,实施乡土人才培育工程,依托农牧民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加快培养农机推广、经营管理、用专业人才队伍,培育产业发展带头人和农户生产技术性人才推动人才返乡入乡创业。强化财政、金融、社会保障等激励政策,鼓励引导人才向边远农村和基层一线流动,吸引人才返乡入乡创业。

第五节持续提升乡村宜居水平

因地制宜推进农村改厕、生活垃圾处理和污水治理,加快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突出短板,让且末特色民居风貌成为且末的靓丽名片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把互嵌式乡村建设纳入乡村振兴规划,打造互嵌式示范村镇。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和卫生环境治理。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保护传统村落和乡村风貌,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打造善治乡村、平安乡村。加强农村阵地建设,构建基层党建+乡村治理工作机制。

第六节健全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

全面落实永久性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巩固农业“三项补贴”改革成果。完善粮食储备安全保障能力。落实棉花目标价格改革政策。加强气象保障服务能力建设。健全完善农业防灾减灾体系。完善农业保险政策,推进畜禽产品、小麦、玉米完全成本保险和收入保险试点,稳步推进林果业保险“以奖代补”试点。

第三章抓好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且末特色现代产业体系

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持续推动一产上水平、二产抓重点、三产大发展,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把优势产业做得更优、特色产业做得更强,推动经济体系优化升级。

第一节建成巴州高品质有机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基地

一、打造红枣特色林果种植加工产业链坚持有机红枣特色林果业这一农业支柱产业发展和“枣业富民”信心不动摇,全力打造“中国最优有机红枣生产基地”。稳定布局、调优结构,实施提质增效工程,推广有机标准化种植模式,强化生产过程管理,确保红枣产业从“有”向“好”转变。大力推进“且末红枣”有机认证,推进产加销一体化发展,带动全县优质农产品从一般性市场中突围升级,使红枣产业真正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支柱产业。做好红枣有机认证,实现果品质量精准提升、种植效益大幅增加。2025年,有机红枣种植基地达到15万亩以上15万亩有机红枣认证全覆盖的基础上,重点支持小宛有机农产品有限公司提升加工能力,引入龙头企业开发系列红枣特色林果加工转化产品支持红枣绿色、有机保健品品牌营销,扩大有机红枣初加工销售,发展红枣浓缩汁、大枣素以及枣类系列休闲食品,提高红枣产品市场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

二、打造优质畜禽养殖加工产业链。坚持农牧结合、兵地融合、草畜配套,走标准化规模化生产,产业化品牌化运营的生态畜牧业可持续发展道路。以畜牧业发展“三个百万”为抓手,扶持做大龙头企业,发展专业合作社,带动建设一批肉牛肉羊、商品猪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园区。依托且末丰富的水草资源优势,发展以100万只肉羊、10万头肉牛、100万头左右生猪、100万羽家禽等为主的畜牧养殖基地,在重点支持昆仑牧业等企业发展的同时,加快引进和培育大型肉产品规模化标准化屠宰、分割加工加龙头企业,以集中屠宰、品牌经营、冷链流通、冷鲜上市为主攻方向,优化牛羊猪产品结构,开发绿色、有机高端冷鲜肉和分割肉,推动发展调理肉制品、熟食及旅游休闲食品加工。

重点抓好20万亩冬小麦基地建设及相应的20万亩复播青贮饲草料基地建设,加快优质高效高产粮田、国家级小麦区域性良种繁育、种植基地、优质粮食工程建设,调整优化以小麦为主、玉米为辅的粮食品种结构,推进绿色、有机、优质小麦生产,扩大粮食种植面积和产量。支持引进科研育种、良种繁育、产业化经营的科研机构和社会资本参与小麦生产基地建设引导加工企业按照“中国好粮油”“新疆好粮油”标准,加快发展有机小麦粉系列产品加工,开发馕产业和各类挂面、饼干、面包系列小麦专用粉,促进粮食转化,形成产业化带动,延伸产业链

三、打造高原香蒜种植加工产业链依托江尕勒萨依河流域规划建设,加大江尕勒萨依出山口土地开发利用推进库拉木勒克乡大蒜种植提质增效和优质化发展;结合乡村振兴和美丽庭院建设,推行农区庭院大蒜示范种植,稳步扩大种植面积,推广高蒜素大蒜品种,制定执行大蒜有机种植标准规程,积极与大型制药企业的合作,拓展大蒜销售渠道,推进原产地证明商标、地理标志认证,打响“且末香蒜”品牌。推进高原香蒜种植规模达到2万亩,支持开发高附加值大蒜深加工系列产品,构建蒜粉、蒜片、蒜泥、糖醋蒜、大蒜素以及抗氧化活性物质等立体产品体系

四、打造中药材种植加工产业链。结合河东生态治沙工程和铁路、高速公路、国道生态防护林工程,支持相关龙头企业增加大芸接种植面积达到20万亩以上,推进大芸等中药材精深加工,加大产品的研发和产品储运力度。

第二节建成巴州重要矿业开发基地和天然气化工基地

加强统一规划,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准入门槛,推动规模化集约化开发,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昆仑工业园为平台,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拓展和延伸产业链,提高优势工业现代化水平。

一、打造天然气加工转化产业链依托塔中、塔东丰富天然气资源,抓紧开工4.5亿方/年天然气长输管线等源头性项目和LNG等下游加工项目;推进塔中油气分公司、大庆油田塔东油气勘探开发公司在且末属地注册,形成一定数量油气勘探开采、油田服务企业群体。坚持以大企业大集团为主导,中小企业协同发展,在大力支持中石油塔里木油田公司、大庆油田公司、中石化西北油田公司在且末县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的同时,鼓励和支持地方企业参股石油、石化产业发展,用好中央加大油气资源就地加工转化政策,争取更多油气资源实现就地加工,实施下游产品精深加工,延伸石油化工、天然气化工产业链,着力培育以石油、天然气精细化工和工程技术服务,石油装备制造与维修、社会化服务为主的油气产业发展。“十四五”期间建成天然气LNG储备库、塔中—且末—若羌天然气管道工程,引入符合节能、环保政策的精细化工企业,探索发展油管、钻头、套管等石油装备制造,推动石油装备制造业实现新突破。

提升塔中油气开发服务功能承载能力。高质量完成塔中镇规划修编,依托塔中片区石油开发,加快推进油田服务基地道路、管网、场平等基础设施建设,吸引更多餐饮、住宿、燃料、维修、无害化处理等企业落户塔中。加强与塔里木油田公司、大庆油田公司战略合作,为落户基地的油服企业提供更加优惠的政策和更加优质的营商环境,实现油服企业税收增收。

二、打造铁矿资源开发转化产业链依托南部山区迪木那里克区域远景5亿吨以上储量铁矿成矿带资源优势,重点推动300万吨/年铁精粉生产线项目开工建设,融入巴州钢铁全产业链布局。

三、打造贵金属、有色金属资源开发转化产业链。积极支持实施大型矿产资源基地调查评价工程项目,加大卡特里西铜锌矿区、迪木那里克磁铁矿区、长龙山铜金矿区、漳河山铜银矿区等重点区域地质勘探投入力度,引进培育规模化、集约化矿产资源开采、冶炼、加工龙头企业克孜勒翁给东滑石矿开发利用:采取引入有实力的社会资本或合作模式,协调解决设立滑石矿矿权事宜,加快推动滑石矿产资源普查详查,力争“十四五”期间实现滑石矿300万吨采选目标。屈库勒克东金锑矿开发利用:支持屈库勒克东金锑矿增产扩能、做大做强,力争2021年矿山产能翻倍;支持开发企业邦泰矿业IPO上市计划和黄金冶炼产业链延伸计划,力争2025年成为全州乃至全疆以金、锑为主导,铜、锌、银等有色金属和贵金属为增长点的大型矿产企业。卡特里西铜锌矿开发利用:积极引入国资及社会资本,推动矿山资产重组,盘活阿羌一带铜多金属矿产资源开发,发挥现有矿山生产生活设施作用,焕发老牌矿山生机。小型金矿开发利用:发挥贵金属资源少而精的优势特点,多渠道、多角度推进县域内已探明的金矿资源开发利用,加快推动已完成探矿的小型金矿办理“探转采”,积极协助采矿权到期的小型金矿办理采矿权延续,努力将原有仅在文字报告中出现的“金山”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的“金矿山”。吐拉牧场含锂含锶特色矿泉水开发利用。加快对该区域矿泉水资源矿业权设立,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力争到2023年矿泉水生产工厂投产运营。提升南部山区矿产资源采选承载能力以资源开发为依托,重点实施南部山区资源路通达工程,加快形成以县道为区域骨干,各矿点资源路通达的干支相连、布局合理、具有较高服务水平的矿山资源路网,积极推动矿点通用航空服务,构建山区立体交通运输体系。结合矿产位置储量、开发时序,推进大电网向矿区通达延伸。力争到2023年实现南部山区大型矿点路网、电网通达。

四、打造新能源开发产业链。依托丰富的太阳能、水能资源优势,建设千万千瓦级光伏、水利发电基地,重点支持大石门水利枢纽发电投产,实施车尔臣河、塔什萨依河下游梯级水电站、景能700万千瓦、大唐20万千瓦光伏电站等项目建设

第三节建成南疆特色旅游线路上的重要节点城市

抢抓丝绸之路南道旅游带发展建设机遇,依托丝绸之路品牌的垄断性完整性和知名度,积极打造丝路南线旅游的重要节点,举全县之力把旅游业发展成支柱产业,构建形成全域旅游、全时旅游新格局。力争“十四五”期间游客人数及收入保持两位数及以上增长,到2025,旅游接待人次达到169万,“巍巍昆仑、浩瀚大漠、壮丽雪峰、优美牧场、温润宝玉”旅游知名度不断提升。

优化旅游产业布局。打造巍巍昆仑、大漠风光、风情绿洲”三大核心旅游版块,推动形成“两心(以县城为中心的旅游服务基地,以库拉木勒克乡为中心的次级旅游服务基地)、三轴(沿昆仑山形成的特种旅游发展轴,沿绿洲形成的现代农业观光轴,沿沙漠公路南北向形成沙漠旅游轴)”旅游发展总体格局。

加快旅游精品线路开发。积极培育玉石文化、丝路探秘、民俗风情、沙漠观光、科考探险、自驾自助等一批精品旅游线路,融入全州南线旅游发展轴。依托塔中沙漠机场,开发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休闲度假、户外探险、观光飞行体验等项目,打造昆仑高山探险旅游项目、尉犁—且末沙漠“网红”公路。

大力实施精品景区创建提升。实施精品景区创建提升工程,重点抓好昆仑古村、梧桐湾景区基础建设和扎滚鲁克古墓遗址公园前期及县博物馆改造提升,推动沙漠公园植物园建设,实施县城至塔提让“百里河廊”生态旅游景观带项目,积极开发大石门水库旅游项目,不断增强品牌影响力。

推动形成文旅融合发展。全力打造玉石文化特色小镇,以建设玉石标场为核心,大力发展玉石商贸服务,形成玉石特色新型文旅商业聚集区。

积极培育旅游+”产业新业态。大力扶持低空旅游、农业旅游、康养旅游、户外运动等旅游新业态,创新夜间旅游产品。大力开发特色旅游产品,加强特色手工艺品、土特产和农副产品的开发,打造“且末礼物”品牌。

第四节建成巴州商贸物流基地重要节点

抓住铁路、高速公路、沙漠公路贯通的历史性机遇,重点抓好沿火车站、客运站、飞机场与县域连接道路布局的物流园区建设,重点抓好大宗矿产品铁路专用线、城乡物流配送中心、特色农产品交易集散市场等项目建设,整合各类商贸流通及生产生活要素企业入驻综合物流园,打造商贸物流产业链。利用和若铁路、若民高速运营公司在且末注册的机遇,重点支持铁路、高速公路客货运产业及配套服务能力建设,打造现代交通运输产业链。

城乡物流配送。加快综合物流平台建设,推动建设且末县综合物流园。大力发展冷链物流,支持农产品产地、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及农产品集散市场建设各类冷藏、冷冻、预冷、运输等冷链基础设施,提高全程冷链覆盖水平。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推动生产流通企业剥离或外包物流功能,引入供应链管理。推动智慧物流发展,建设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完善城乡共同配送体系,推动城镇、农村(社区)物流配送中心及物流公共取送点建设。完善农村商业网点,发挥邮政、供销农村网点布局优势,实施“邮政在乡”、升级“快递下乡”。实施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工程,建设鲜活农产品从生产到流通全程冷链系统、物流配送系统和快速检测系统,保证产品质量和安全。

城市商业经济。加快完善县城特色商业街区、批发市场和社区商业中心等多层次商贸服务网络配套功能,积极引入商业综合体、大型购物中心等一站式综合型商业业态,推动传统商业与特色餐饮、旅游购物、休闲娱乐融合聚集发展。实施专业交易市场提升工程,推动改造建设集商品集散、批发零售、交易展销、物流配送于一体的专业交易市场。精心培育夜间经济,打造特色美食街区和夜间经济示范街区,推进“夜游、夜购、夜品、夜健、夜娱、夜学”和跳骚市场等消费业态融合发展。加大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建设,合理布局社区网点,打造“互联网+社区”公共服务平台。

电子商务服务业。全面构建以县级电商运营中心为支撑、乡镇电商服务站为依托、村级电商服务网点为基础的电商产业平台。加快完善电商物流设施,布局建设物流仓储和快件处理中心。

现代金融服务业。积极引进各类金融机构在且末设立分支机构,支持县信用联社改组成立农村商业银行。

科技创新服务业。依托且末机场积极推进航空服务业发展,着力推动航空器维修、航空学校、通用航空服务等产业落地。

房地产服务业。引进央企或培育具有品牌效应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建设环境优美、设施完善、管理先进的省地、节能、绿色精品居住小区,提升“宜居品牌”。

第五节积极发展数字经济

推动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重点围绕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新兴产业发展,谋划和建设数字经济产业园,积极参与南疆数字经济高地建设。发展特色高校数字农业,推进数字技术在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等环节的集成应用。推动智慧农机、智慧灌溉、智慧种业、智慧畜牧工程建设,建设一批智慧农业应用基地,培育“互联网+订单农业”,建立产销衔接服务平台。推进数字工业产业。加快农副产品加工、油气矿产资源加工等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加强互联网平台服务能力,推进工业企业上平台、用平台。积极开发应用工业APP。实施数字服务业发展计划,加快发展互联网金融、智慧物流、数字化设计等生产性服务业,积极发展智慧精品旅游、数字文化创意产业,支持平台经济、分享经济和体验经济,鼓励科技服务、商品交易、物流运输等领域专业平台建设。大力发展“数字生活新服务”,聚焦网上餐厅、网上超市、网上家政、网上市场、网上培训等服务应用,推进生活服务类电商新模式、新业态创新发展。持续推进档案数字化建设,努力创建国家二级档案馆。

稳步推进新型城镇化,积极参与区域协同发展

围绕让城镇生活更美好、乡村生活更富足发展目标,以促进人的城镇化为核心,以推动城镇高质量发展为导向,以建设城乡统筹丝绸之路南道绿洲城镇和环塔里木盆地城镇圈为引领,以多点多级发展为重要支撑,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加快实现区域空间布局整体优化、功能体系整体完善、发展能级整体提升。优化国土空间结构,强化人口、土地、环境、产业、服务等要素支撑,突出以人定城、以水定城、以地定城,积极打造人与自然及城乡生命共同体,努力走出一条生态环境好、城市品质优、产城融合带动强、城乡融合水平高的且末特色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

第一节优化城镇区域格局

“南疆韵、生态城、慢生活、新活力”为理念,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和产业布局,统筹配置全县要素资源,强化城市功能,在“十四五”期间成为环塔里木盆地城镇群中特色显著、最具发展活力的城市。

一、更好发挥中心城区引领示范辐射作用

实施县城中心老城区有机更新改造,全面完成县城区域棚户区改造工程,完善老旧小区水电气路信等配套基础设施和养老、托育、停车、便民市场等公共服务设施。加强对老城区闲置土地、房屋、地下室等存量资源的统筹利用。积极开展以社区乃至街区为单元进行改造的商业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有一定盈利的改造项目,探索社会资本参与大型住宅小区“改造运营”模式。更新完善配套设施,提升传统商贸中心经济活力。大力发展旅游休闲、文化创意产业,推动交通物流枢纽重要支点、旅游集散中心建设,将且末建成巴州南部的教育、医疗、体育、文化艺术、旅游公共服务中心,娱乐、购物、休闲等生活服务中心,产学研融合发展的区域创新中心。加快玉石文化特色小镇建设,实施玉石标场项目建设,引入社会资本运营,打造围绕玉石标场为核心的玉石文化特色小镇,形成县城游客集散中心和新型文旅商业消费聚集区推动旅游+体育融合发展,支持体育公园等体育项目,结合车尔臣河景观廊道、城市公园、现有绿地斑块,提高乡土植物应用,扩大绿植面积,按照人均公园绿地18.46平方米、高于国家园林城市标准的目标,打造自我修复的城市生态环境。完善城镇路网结构,加快供排水、供热、燃气、绿化、亮化、停车场、充电桩、健身步道等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城镇基础设施补短板,提高综合承载力。发展公共交通,构建路网结构合理、公交优先的城市交通系统,积极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实施县城公共基础设施数字化建设改造。加快交通、水电气热等市政领域数字终端、系统改造建设工程。加快5G网络规模部署和商业应用,持续优化基础薄弱地区4G网络覆盖。推进城镇应急避难场所、旧城防灾生命线工程建设,建设安全韧性城市。加快基础设施向乡村辐射延伸,完善城乡一体化建设。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全面放开城镇落户限制,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构建多点支撑的城镇化格局

发展培育商贸物流、文化旅游、优质农畜产品种(养)殖、资源采选加工及其他特色产业型乡镇发挥集镇和小城镇连接城乡的桥梁和纽带作用,统筹规划县城—集镇(小城镇)—中心村—居民点建设,打造多层级城乡融合发展节点,搭建各类要素下乡平台,推动产业、人口、设施在城乡间形成梯度布局。强化集镇和小城镇的产业支撑和人口吸纳能力,按照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旅则旅的思路,培育特色产业和生活服务业,强化公共服务和乡镇政府治理,扩大常住人口规模和就业机会,到2025年,全县90%以上的集镇和小城镇建设成为乡村经济中心、治理中心和服务中心,吸纳更多的农民就地就业和就近市民化。加强以集镇和小城镇为中心的农民生活服务圈建设,完善服务设施、市政管网、物流网络并向乡村延伸,以镇带村、以村促镇,推动镇村联动发展。

第二节 优化国土空间格局

科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细化管控措施和配套政策,推动主体功能区战略格局精准落地,推动空间治理由指标管控向质量管控和功能管控转变,逐步形成一城、两带、一镇、四区的城乡发展空间格局。坚决守好生态保护红线,严格保护永久基本农田,强化城镇开发边界管控,推进村庄集中布局、聚集发展,提升乡村建设用地集约节约利用水平。

一、生态保护空间格局

以生态治理为重点,构建“三带五廊道”的生态空间保护格局。三带:昆仑山生物多样性保育带、山前荒漠化防治带、平原地区沙漠化防控带五廊道:沿昆仑山与绿洲紧密联系的车尔臣河、塔什萨依河、喀拉米兰河、莫勒切河、安迪尔河五条河流,形成南北纵向五条生态廊道。

二、调整城镇体系格局

按照“中心聚集、东西延展、点轴开发、辐射带动、优化重点小城镇布局”的思路,规划将恰瓦勒墩开发区和良种场合并为恰瓦勒墩镇,将托格拉克勒乡、巴格艾日克乡、库拉木勒克乡乡撤乡建镇,逐步形成95乡的城镇体系格局。

三、产业空间布局结构

以发挥优势为重点,优化“一心三区”的产业空间布局结构。一心:以县城为核心,重点发展商贸物流、文化旅游;南部片区:以库拉木勒克为核心,重点发展特种旅游、特色农牧业、矿业;北部片区:以塔中镇为核心,重点发展能源矿产开采、沙漠体验旅游油田及过往交通服务;中部片区:以巴格艾日克琼库勒、托格拉克勒克、阿热勒等近郊乡镇为核心,重点发展红枣种植、畜牧养殖及农业观光旅游。

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以破除城乡要素流动体制机制障碍为重点,加快建立城乡一体的要素市场体系推动城乡要素双向自由流动、平等交换,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在加快城镇化进程中推进各民族互嵌,畅通人口双向流动通道,通过安居富民、土地流转等措施,吸引农村各族人口向城镇和建制镇集中。以产业链重组再造促进城乡产业融合,用城市现代科技来改造传统农业、用城市的工业发展来延长乡村的农业链条、用移动互联来丰富和发展农业业态。建立城乡统一、主体平等、产权明细合理有序的建设用地市场,实施城乡统一就业创业制度,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标准统一,制度并轨,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建立健全城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强化乡村义务教育学校薄弱环节,实施城乡义务教育学校联盟捆绑发展,建立农村幼儿园与城市优质幼儿园“城乡联盟共同体”。建设县域“紧密型”共同体,提升乡村医疗服务水平。完善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大病保险和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推动文化资源重点向乡村倾斜。推动城乡基础设施统一规划、建设和管理,促进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乡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将有条件的城郊乡镇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整体打包,一体开发建设。

塑造城市风貌特色

“大漠之南、昆仑山下、天边小城、美丽且末”为风貌意向,综合“中华为体、民特为饰”的符号要素、环境要素塑造城市特色风貌。将富有南疆地域特色的文化及生活习俗融入城市设计之中,塑造城市风貌。以功能分区为基础,划定四大风貌分区,对各个风貌分区的主导文化、环境特征、主导功能、风貌展示对象等要素进行空间控制,选取四条城市重要轴线,重点关注城市轴线及两侧建筑界面,确定城市门户及标志,因地制宜实施好净化、绿化、亮化、靓化工程,完善城市清洁除尘设施,打造“洁净城市”,全面提升城市风貌。

第五章统筹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扩大有效投资

充分发挥投资的关键性作用,抢抓“两新一重”建设机遇,加快建设打基础、利长远、惠民生、保安全的重大工程,焦交通、水利、能源、信息等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按照适度超前原则,以重点项目为依托,加大基础设施补短板力度,构建系统完备、高效实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坚持用改革的办法、市场化运作方式,发挥政府投资撬动作用,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形成市场主导的投资内生增长机制,全面提升发展支持力、生态竞争力、民生保障力和风险抵御力。加快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打造集约高效、经济适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为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水平治理提供坚强支撑。

第一节系统布局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推进实施5G基站、物联网、北斗导航应用、大数据等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建设好各种政务云、商务云等云平台,加强大数据的分析使用,以互联网、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5G、生物技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带动业态融合,发展智慧农业、智能制造,为社会提供交通出行、环境保护、健康养老、社会治理、天气预报、防灾减灾等多领域、多样化的大数据服务。实施大数据中心建设项目,探索建设数字供应链,积极争取承接国家级高等级数据安全中心项目,落实网络安全工作责任制要求,落实采购部署安全可靠。

打造立体化交通体系

坚持因地制宜、远近结合、统一规划、统筹建设、适度超前的原则,推进南疆综合交通枢纽重要支点建设,构建互联互通的立体综合交通运输网络。铁路。支持和且末若羌铁路加快贯通运营,建设且末铁路客货运场站。公路。加快推进民丰且末若羌高等级公路且末尉犁沙漠公路建设,积极支持麦盖提-塔中-若羌沙漠公路、38-塔中沙漠公路建设,提升打通公路运输大通道。实施农村路网升级改造工程,“十四五”期间新建及改扩建农村公路1300公里以上。加大旅游景区、矿产资源开发公路建设。航空。加大以塔中机场为重点的通航机场建设力度,支持38团运输机场建设,积极协调开通喀什-且末-成都(或兰州、西宁)为重点的且末直飞内地重点城市、北疆主要旅游城市航线,加快构筑对外快速空中交通网络。

提升水资源保障能力

坚持“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时期治水方针,以水利工程建设为突破口,补齐水利制约短板。全面完成大石门水利枢纽工程建设,推动大石门水库至第一分水枢纽发电尾水干渠建设并充分利用水能资源,实施车尔臣河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修复治理工程。加大中型灌区改造力度,实施车尔臣河灌区续建配套改造工程。加强病险水库和分水枢纽除险加固常态化管理。开展河道治理全面提升农田水利设施服务能力。继续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切实保障农牧民饮水安全,到2025年,全县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100%,集中供水率达到100%。加强车尔臣河等重点河流防洪治理,继续实施山洪灾害防治工程,滨河路等重要河堤防洪标准达到2050年一遇标准,一般河段达到1020一遇标准。

建设重要能源开发基地

加大电力基础设施建设,积极争取环塔里木盆地特高压电网且末—若羌750KV项目,完成大石门水利枢纽110KV送出线工程,继续实施农村电网升级改造,保障电力安全供应。积极推动塔中-且末天然气输送管道建设,稳步发展光伏新能源产业,加快推进以光热转化为主导的清洁供暖工程,推动实现太阳能集中供热项目落地,“十四五”期间改造太阳能集中供热或电采暖面积95万平方米。加快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建设,推动清洁能源公共交通。

第六章深度融入核心区建设,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坚持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全力融入中巴经济走廊综合承载中心建设,创新“物流+贸易+产业”发展模式,坚持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筑牢开放平台,创新开放模式,优化开放环境构建完善“东联西出、向北挺进”全方位开放合作格局。力争在自治州建设南疆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进程中走在前列

第一节深度融入核心区建设

主动融合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主动与中巴经济走廊沿线地区加强合作,打造多层次开放平台,积极承接中巴经济走廊综合承载中心功能。推动区域交通枢纽建设,支持铁路、高速公路完成建设,尽快形成承东启西的高效多通道运输格局,提升客货运输能力。抓紧实施输气通道建设,积极承接油气资源储备基地,助力国家、自治区、自治州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不断提升昆仑工业园区、塔中区域综合服务功能,提升综合承载能力,为后期产业合作提供先决条件。

第二节坚持对内对外双向开放

以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中巴经济走廊综合承载中心、深化对口援建为重点,全力参与国内大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推进对内对外高水平开放。

一、着力扩大对外开放

主动融合五大中心建设,积极承接中巴经济走廊综合承载中心功能。推动区域交通枢纽建设,加快铁路、高速公路建设,尽快形成承东启西的高效多通道运输格局,提升客货运输能力。加快区域商贸物流基地建设,推动南疆国际陆港(库尔勒)保税仓库在且末县设立监管仓,借助唐山市仓储物和对外贸易产业优势引进内地大型跨境电商企业,建设面向周边的仓储物流基地实现进出口贸易零突破和增长。建设出口加工基地。围绕丝路经济带核心区十大进出口产业集聚区建设,建设农产品加工出口加工基地,培育形成以品牌农产品生产为主的规模化出口生产基地。

二、加大对内开放力度

抓住东部地区产业转移机遇,坚持内外开放并举,发挥对口援疆优势,建立健全与东中部地区开放平台的对接联系机制,加强在招商引资、项目孵化、人才培养、市场拓展等服务平台方面的合作,探索“飞地经济”、“飞地园区”合作模式。围绕产业定位重点产业关键链条、关键技术、关键环节,重点引进产业链、价值链上的适宜项目,提高产业关联度,培育形成产业集群。

第三节持续加强招商引资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制定实施土地、税收、金融最优惠招商引资政策,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加强专业招商队伍建设,健全招商引资政策机制,营造招商引资优质环境,力争招商引资工作实现重大突破。围绕产业定位重点产业关键链条、关键技术、关键环节,积极开展重点区域招商、展会招商、以商招商、代理招商、商会招商。借助互联网和大数据,构建立体式招商信息平台,完善招商项目库建设,实现网络化、高效化招商。完善招商引资项目引进考核评价机制,加快推进项目落地。

第四节强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互动发展。

坚持运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聚焦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和转换增长动力,坚持“绿色、集约、融合、高效”的产业高质量发展方向,找准强县之路和富民之要,深入推进“两大战略”“三大开发”,持续做好延链、补链、强链文章,运用战略性新兴产业成果带动传统产业,着力构建强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多元发展、多点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

第七章以更大力度推进改革创新,增强经济发展动力活力

坚持改革和发展深度融合、高效联动,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在统筹兼顾中实现协同发展,在扬长补短中提升整体效能。

第一节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

以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为抓手,推动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等要素有序流动、高效配置。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提高国有资本运营和监管效率,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控制力、影响力,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优化国有资本布局,推进国有资本与产业联动,在文化旅游、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招商服务等重点领域,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国有企业。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积极推进国有企业开展混合所有制改革。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发挥政府投资对社会资本的引导带动作用,采取资本金注入、直接投资、投资补助、基金注资、以奖代补、运营补贴等不同的投资方式,提高政府投资资金使用效率。稳妥规范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拓宽补短板领域尤其是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的投融资来源,扩大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完善社会信用体系。“诚信且末”建设,以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为主要内容,以信用信息记录、共享和应用为主线,衔接事前、事中、事后全监管环节的新型信用监管机制,完善县级信用信息共享交换平台,建立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加快行业信用建设,推进信用服务市场发展,广泛开展各类综合性、行业性、区域性的信用建设试点示范工作,切实提升全社会诚信意识和信用水平,营造良好营商环境。

第二节着力激发民营经济活力

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将民营经济发展放在更加突出位置,推进建立公平竞争审查制度,依法平等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努力破除民营企业在市场准入、审批许可、经营运行、招投标等方面的各种限制和隐形壁垒。完善促进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的法律环境和政策体系。引导金融服务民营企业,疏通民营企业融资堵点,拓宽民营企业融资途径,鼓励金融机构增加民营企业、小微企业信贷投放,建立小微企业降低融资担保成本奖补机制。放宽民间投资投资准入,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革和重大项目建设鼓励民间资本采取混合所有制、联合招投标等方式参与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推动民营企业创新发展。开展帮扶民营企业专项行动,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

第三节进一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

优化政务管理和服务,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继续深化“放管服”改革,积极推进审批服务流程再造、在线审批及“一网通办”,推进最多跑一趟”“最快送一次,打造便捷高效优良环境,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路。落实减税降费各项政策措施,着力降低物流、用能等费用,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推动“非禁即入”普遍落实。积极推进“多证合一、证照分离”商事制度改革,全面履行“双告知”职责。积极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推动审慎包容监管,提高监管效能。

第四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鼓励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按照前端聚焦、中间协同、后端转化的思路,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积极发展新业态新模式,营造创新创业创造的良好环境。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破除一切制约创新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和创造潜能,提升劳动、信息、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效率和效益。

一、加快创新平台建设

加快推进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在优势产业,建设自治区级乃至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以及工程技术中心、产学研示范基地,强化重点产业技术攻关。加强科技交流合作特别是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吸引区内外企业的技术转移、培养和引进科技人才,建立“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开放技术平台。加快创新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建设,引导建设一批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众创空间,鼓励行业龙头企业、创业投资机构等创业服务主体,建立专业化孵化器和平台。积极推荐符合条件的运营主体申报自治区众创空间、企业孵化器、星创天地。

二、推动创新主体培育

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着力培育核心技术能力突出、引领主导产业发展的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企业和“科技小巨人”企业,鼓励建立以企业为主体、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重点扶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和改造升级,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加快设立产业技术新型研发机构,打造高水平科技创新基地。

三、优化创新制度环境

改革科技投入保障、创新人才发展、科技成果转化等体制机制,建立和完善有利于创新的政策体系。继续加大创新资金投入,改革财政科技经费使用管理办法,加快各类创新资金整合使用。落实好国家、自治区关于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企业研发经费税前加计扣除等各项优惠政策,探索建立首台套、首批次产品保险补偿机制,积极组织企业申报国家首台套重大装备保险补偿。

第五节大力实施人才强战略

创新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机制,加快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加强与国家、自治区高层次人才计划对接,实施“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引进培育工程”和“科技人才培育工程”,积极推进县级创新创业人才基地建设。加大技能型人才培养力度,加快打造一支知识型、技术型、创新型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创造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政策环境,政治上激励、工作上支持、待遇上保障、生活上关心、心理上关怀,稳定干部人才队伍。坚持引进人才与培养本地人才并重,培育一批科技创新人才和创新团队。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链接,积极引进资本运营、产品营销、农业科技、油气矿产、旅游开发等领域人才。大力开展职业教育培训积极推进工学结合与校企合作,完善专业随着产业发展动态调整机制,促进职业院校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无缝对接,提升职业教育与产业需求的适配程度。强化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实施农业科研骨干人才培养计划加强专家顾问团和专家库建设。加大人力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

第八章实施文化润疆工程

扎实推进文化润疆工程。全面繁荣发展先进文化,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举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深化体制改革,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健全文化设施,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继续推进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站)、美术馆等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扩大优质文化产品供给,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加强且末历史文物遗产保护利用,推进县博物馆改造提升。持续深化爱国主义教育,大力挖掘传承红色基因,抓好“我和我的祖国”群众性主题教育,引导各族群众热爱祖国、热爱家乡。

第一节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

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国民教育、干部教育、青少年教育和社会教育,教育引导各族干部群众树立正确的“五观”,增强“五个认同”,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心灵深处。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宣传教育等重点内容,纳入干部教育、青少年教育、社会教育,教育引导各族干部群众树立正确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

第二节 巩固和加强民族团结促进各族干部群众交往交流交融

扎实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民族团结联谊活动,让各族干部群众在来来往往、说说唱唱、聚聚聊聊中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进一步树牢“三个离不开”思想、增强“五个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深化“三进两联一交友”活动,让各族青少年从小玩在一起,学在一起、生活在一起、成长在一起。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结合棚户区改造、老旧小区改造和村庄规划,全方位打造嵌入式社会结构,推动干部群众手足相亲、守望相助。

第九章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坚持走生态良好、绿色发展道路

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充分发挥生态环境保护的倒逼、引导、优化和促进作用,加快推进“多规合一”,构建完善源头预防、过程控制、损害赔偿、责任追究的生态环境保护体系,任何形式的开发利用都要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进行,让且末大地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使经济社会在资源的永续利用中良性发展。

第一节健全生态环境保护机制

实行最严格的生态保护制度,严禁“三高”项目进且末,严格执行能源、矿产资源开发“一支笔”审批制度,守住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和自然资源利用上线。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严守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实施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探索开展上下游间生态补偿试点。构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长效机制。建立以排污许可制度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环境监管制度体系。严格落实党政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责任离任审计和生态环境损害终身责任追究制度。

积极推进生态环境治理

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等生态要素,全力打好蓝天保卫、碧水保卫、净土保卫、固废治理、乡村环境治理五大战役,严守生态安全底线、红线和高压线。实施车尔臣河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等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打造车尔臣河中游百里河廊,实施中小河流流域治理项目,坚决守住生态保护红线,以平原地区沙漠化防控带、山前荒漠化防治带、昆仑山生物多样性保育带和车尔臣河等河流构成的“三带五廊道”为重点,显著提升生态系统功能。持续开展防沙治沙工程,打造绿洲外围生态防护林体系。继续实施好塔里木盆地南缘防沙造林工程、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工程、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工程。坚决守住生态保护红线,确保生态功能不降低、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显著提升生态系统功能。继续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禁牧休牧和草蓄平衡等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加大胡杨林、荒漠灌木林、河谷林等公益林保护力度,大力开展平原农区城镇防护林、村庄绿化美化和绿色通道建设围绕铁路、国省道、沙漠公路、高速公路等交通基础设施沿线防风治沙工程,打造绿洲外围生态防护林体系。持续开展防沙治沙工程,继续实施好塔里木盆地南缘防沙造林工程、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工程、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工程。加强水生态、湿地保护与修复,推进实施车尔臣河等流域生态环境治理工程。积极开展山水林田湖草系统生态保护修复与治理项目。深入推进突出环境问题整改,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专项监督,严厉打击非法开荒等群众反映强烈的生态环境违法犯罪行为,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

持续推进污染防治

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以城镇为重点,实施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计划,坚决淘汰供热管网范围内的燃煤锅炉和燃煤散烧供暖,强化扬尘污染控制,加强机动车环保管理。坚决打赢碧水保卫战。深入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强化河湖污染源监管,坚决禁止河道及沿边采砂、采矿,消除区域黑臭水体,加快实施城镇和工业园区污水处理提标改造工程,开展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专项行动,落实兵地“正副河(湖)长制”管理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严守水资源利用“三条红线”,严格实行用水总量和用水强度控制,完善主要农作物、工业产品和生活服务业用水定额,以水定产、以水定城,推进重大规划和产业布局水资源论证,严格实行取水许可制度。严控河湖水资源开发强度,建立健全生态流量(水量)监测预警机制。到2025年,全县用水总量控制在33058.48立方米以内地表水用水总量控制在28100.5万立方米以内,地下水用水总控控制在4907.98万立方米以内坚决打赢净土保卫战。全面落实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建设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强化涉重金属污染防控,加强油(气)资源开发集中区域土壤环境风险管控,开展问题尾矿库整治。完善生活垃圾收运及处理处置体系,全面实施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置,实现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设施全覆盖。加强医疗废物、工业固废及社会源危险废物的收集、处置和利用,提高危险废物管控能力。

第四节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大力推动建立绿色循环低碳产业发展体系,着力控制能源、水资源、建设用地消耗总量和强度,协同探索生态产品价格实现路径和转化模式,严格执行绿色产业指导目标标准,实施环境准入负面清单管理,实施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降低煤炭消费比重,提高天然气、电力等能源消费比重,推广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加大充电设施建设力度,发展绿色交通体系。发展绿色低碳循环产业,推动企业清洁化升级转型和绿色工厂建设。加强矿产资源循环利用。大力推进绿色矿山和绿色矿区发展示范区建设实施环境准入负面清单管理,严禁“三高”项目进且末。推行垃圾分类和减量化、资源化大力推进节能减排,持续推进工业、交通、建筑、公共机构、商贸流通、农业农村领域节能减排,推动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

第十章大力推动民生改善,增进人民群众福祉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力实施自治区、自治州党委决定的重点惠民工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持续办好利民惠民实事,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各民族群众的根本利益。

巩固脱贫攻坚成效

加大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力度。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推进先富帮后富,实现共同富裕。推广以工代赈模式,积极吸纳农牧民参与农牧区基础设施、环境整治等项目建设。

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建立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推动减贫战略和工作体系平稳转型。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开展常态化监测预警,建立健全快速发现和响应机制,及时纳入帮扶政策范围。持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增强内生发展动力和活力,确保脱贫后能发展、可持续。建立农村低收入人口稳定帮扶机制,持续推进县乡村加快发展。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工作,加强就业产业扶持和后续配套设施建设,确保搬迁群众住得下、能融入、可致富。加强扶贫项目资金资产管理和监督,确保公益性资产持续发挥作用、经营性资产不流失或被侵占。注重扶贫产业长期培育,扩大支持对象,延长产业链条,抓好产销衔接,推动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推进先富帮后富,实现共同富裕。推广以工代赈模式,积极吸纳农牧民参与农牧区基础设施、环境整治等项目建设。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和救助制度,以现有社会救助和社会保障体系为基础,健全农村低收入人口分类帮扶机制。特别是对建档立卡贫困户中完全丧失劳动能力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无法通过产业就业获得稳定收入的人口,要应保尽保、应兜尽兜,切实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

大力培育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服务业,扶持民营企业、小微企业发展,支持农村经济实体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着力扩大就业容量。继续加大有组织劳动力输出力度,争取援疆省市支持,帮助农村高中未就业毕业生、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到内地企业就业,支持季节性、临时性短期灵活务工就业。优化创业环境,开展创业型县(市)创建,完善落实创业政策,推进创业孵化基地、创业园区建设,鼓励创业带动就业。加快建设面向全体劳动者、贯穿终身的职业培训体系制度,大力推行订单、定岗、定向培训。实施公共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强化职业培训基础能力。营造公平就业环境,依法纠正身份、性别等就业歧视现象,保障城乡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权利。“十四五”期间,全县城镇实现新增就业0.65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学前教育领域补齐短板、义务教育领域巩固提升、高中教育领域普及发展、职业教育领域产教融合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巩固“应建尽建、应入尽入”农村学前教育成果,扩大县城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供给,实施城乡一体学前三年免费教育。继续改善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加强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和管理,建设县寄宿制初级中学。推动义务教育向优质均衡城乡一体化迈进,提高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水平,鼓励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发展,推动普通高中与职业高中融通发展。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依托农牧民职业培训学校,扩大职业教育资源供给。完善普及普惠性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保障机制,增强职业教育的适应性,深化职普融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大力培养技能型人才。健全产教融合发展的办学体制机制,推进初高中未升学、未就业毕业生接受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全覆盖,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机制,不断优化调整专业结构,推行“学徒制”“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高素质的实用型、技能型工匠型人才。实施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加强新时代教师队伍和师德师风建设,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着力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加快农村学校教师周转宿舍建设,继续实行待遇倾斜政策,吸引稳定教师队伍,稳步推进合格临聘教师转编进岗,突出抓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和数理化、音体美等教师培训。深化学校思政理论课改革创新,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面,不断缩小、城乡、校际教育差距。推动产教融合示范园区建设,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规范校外培训机构,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提高教学质量。发挥在线教育优势,完善终身学习体系,建成学习型社会。

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基本方针,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基本要求,织密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更好体现社会公平正义,不断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一、完善社会福利设施和社区综合服务

加强困境儿童保障,健全儿童收养体系,实施阳光家园提升改造项目,提高未成年人救助保护设施水平。依托县人民医院新址设立残疾人康复中心。完善公益性殡葬服务,建设县公共殡仪馆和公益性墓地。统筹卫生、就业、社保、文体、退役军人服务、儿童关爱保护等基本和非基本公共服务项目以及维稳、信访等管理职能,推进家政等便民服务进社区,打造综合性多功能的高品质生活服务站。

二、关注“一老一小”

加强敬老院、农村幸福大院等养老服务机构和智慧设施建设,健全以居家养老服务为重点的支持保障机制,全面推进医养结合,针对老年人不同身体状况,提供相应的机构或社区居家照护服务,逐步建立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城乡统筹、设施齐备、功能完善、布局合理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关注老年人精神生活和权益保障,探索“老有所为”的新形式,支持老年人以适当方式参与经济发展和社会公益活动。在家庭照护为主、托育补充前提下,引导社会力量建设一批综合性托育服务机构,发展社区托育服务。

三、多渠道保障“住有所居”

坚持“房住不炒”,落实房地产长效管理机制,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保障房地产市场总体稳定。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改善住房困难群众住房条件,培育和发展住房租赁市场,加快建立租售并举的住房市场体系和保障体系。

推进健康且末建设

一、加强医疗卫生设施建设

全面完成且末县人民医院医疗能力改扩建项目、河北住院楼(医技楼)一二期建设项目、传染病防治综合楼建设项目、城乡医疗机构预检分诊点建设项目,增强县人民医院公共医疗能力、传染病诊疗能力和重症监护室(ICU)救治能力。推进县级疾控中心标准化建设,实施且末县疾控中心检测实验室改造提升项目,配齐疾病监测预警、实验室检测、标本采集、现场处置等设施设备。增加重要医疗物资储备,强化平战结合,加快推动康养中心(应急避险安置点)和幸福大院(应急避险安置点)建设,使其具备短期内改建为“方舱医院”或应急避难场所的条件,满足救灾应急需要。

二、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促进中(医、中(药传承创新,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保障,积极推进综合医院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大力发展社会办医,支持社会力量提供多层次多样化医疗卫生服务,不断完善医共体、分级诊疗、现代医院管理、全民医保和药品供应保障、综合监管等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关注“一老一小、妇幼健康”,建立和完善从生育到终老的全生命周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三、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树立大卫生、大健康观念,把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建立健全健康教育体系,提升全民健康素养;继承和发扬爱国卫生运动优良传统,持续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加大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力度,建设健康、宜居、美丽家园;贯彻食品安全法,完善食品安全体系,加强食品安全监管,严把从农田到餐桌的每一道防线。坚持体医结合,推动体育健身和休闲产业发展,拓展健康教育,普及膳食营养知识,加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实施全民健身计划,推广全民健身生活化。

四、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不动摇,完善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严格执行计生“一票否决”,全面落实国家“全面实施一对夫妻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继续对违法生育保持高压态势,严厉打击违法生育,严格执行“间隔生育”政策,改善人口结构,控制人口过快增长。严格执行农村计划生育家庭特殊奖励制度,落实好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特别扶助金动态调整机制。

第六节加大住房保障力度

稳步实施城镇老旧小区和棚户区改造,增加公共租赁住房有效供应,促进住房租赁市场规模发展,巩固提升农村安居工程建设成果,建立长效机制,提高住房保障水平。

第十一章加强兵地油合作,促进三方融合共建

促进兵地融合发展

支持兵团第二师37团、38团着力提高农业集约化水平,发展特色农业、农副产品加工业、现代化物流,加快发展二三产业吸纳就业。支持38团在奥依亚依拉克镇建设南奥大道兵地融合道路,建设奥依亚依拉克镇至养殖小区兵地心连心道路,支持38与奥依亚依拉克镇沿315国道打造兵地发展风情园,兵地发展红桥与重大项目建设。在“一带一路”、西部大开发、对口援疆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稳定红利持续释放的政策支持下,逐步实现维稳责任共担、向南发展战略共举、产业发展共赢、城镇建设共推、产业建设共享、文化交流共融、生态文明共建、民族团结共创、干部人才共用的良好局面。

深入推进“油地”共建

抓好产业融合、生态融合、人才融合、基础实施融合、公共服务融合、文化科技融合以及社会维稳融合等“七大融合”。加快建设塔中油田服务基地,不断提升塔中镇政务服务能力和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全力做好塔里木油田公司塔中油气井、大庆油田顺南气井开采服务保障,积极支持社会资本参与油气资源勘探和开发利用。建立油地科技、人才共享机制,推进油地高度融合发展。

第十二章深化对口援疆合作

深入贯彻第七次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凝聚人心为目的,坚持全面援疆、精准援疆、长期援疆,充分发挥且末的主体作用和唐山市对口支援的积极性,把输血与造血、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物质支持与文化交流结合起来,着力提升援疆综合效益。

第一节突出抓好干部人才援疆

坚持把引进和培养人才作为援疆工作的重点,加强教师、医疗卫生、农技、政法、产业园区运营管理、金融等人才精准对接,进一步加大优秀专业人才援疆力度,科学管理使用援疆干部人才,把援疆干部安排在最适合、最能发挥才干的岗位上任实职、担实责,让各类援疆干部人才释放潜能、大显身手。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人才的聪明才智和传帮带作用,加大对骨干人才的培养。实施更积极、更开放、更有效的人才引进政策,运用市场办法加大人才柔性援疆力度,缓解人才短缺问题。

第二节务实推进产业援疆

坚持把产业援疆作为增强“造血”功能的根本途径,积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探索建立“飞地园区”及产业转移示范园,加强与唐山市的经济技术交流合作,深化企业间合作,鼓励和引导唐山市各类所有制企业和社会资本,到且末投资兴业,以独资、控股、参股等多种方式参与产业发展,形成主导产业、配套产业相互衔接的产业集群。

第三节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

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突出优先位置,确保80%以上援疆资金用于民生改善、用于县及县以下基层。坚持就业优先,健全完善劳务输出常态化合作机制、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培养机制,继续推进初高中未就业毕业生职业技术培训全覆盖,探索推广订单式就业技能培训。充分发挥医疗人才“组团式”援疆作用,加大本地医务人员的帮带培训力度,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提高且末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第四节扎实推进文化教育援疆

大力实施文化润疆工程,巩固扩大教育援疆成果。深入挖掘爱国爱疆文化资源,继续加强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大力弘扬传播中华文化,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不断满足各族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推进教育“组团式”援疆,落实好“万名教师支教计划”,争取唐山市每年选派优秀教师到且末中小学、幼儿园开展支教,加大幼儿园和义务教育阶段寄宿制学校建设力度,探索建立以促进就业和适应产业发展为导向的职业教育体系,广泛开展校企合作、发展职业教育联盟。

第十三章建设高质量的平安且末

第一节提高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

完善平安建设工作协调机制,强化政府社会治理职能,支持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开展公共服务。扎实做好群众工作,为实现总目标奠定坚实基础。切实做好各项惠民工程,把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百米”打造成高效、及时、管用的“连心桥”,让各族群众切身感受到党的关怀和祖国大家庭的温暖。把社会治理同做好群众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全面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为实现总目标保驾护航。

第二节健全公共安全体系

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和底线思维,弘扬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思想,加强应对社会安全、事故灾难、自然灾害、公共卫生等突发事件能力建设。

一、加强社会公共安全监管

加强枪支危爆等重点物品、物流寄递等重点行业,及道路交通、矿山、危险化学品、建筑施工、消防等重点领域安全生产管理,有效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强化网络信息安全监管,建设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平台和互联网数据中心检查系统,落实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加强关键数据安全防护。实施灾害风险调查和重点隐患排查等“八大工程”建设,全面提高综合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加大气象监测范围,提升重大气象灾害预报、预警、监测能力。

二、健全公共卫生管理体系

完善公共卫生灾害预警及应急处置机制,防范化解重大疫情和重大突发公共卫生风险。建立从农田到餐桌的食品安全保障体系,强化食用农产品的产地准入和市场准入之间的无缝衔接。推进药监系统基础设施建设,建立统一的药品和医疗器械生产、流通和使用的监管大数据中心,提升食品药品监管信用惩戒效果,实现药品监管全流程追溯。

三、完善应急管理体系

推进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及应急救援训练基地建设,建立健全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加强消防基础设施建设,健全以消防综合救援队伍为主体的综合应急救援体系,组建“全灾种”“大应急”“大救援”的综合救援队伍。

第三节防范化解重大风险

加强粮食安全。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加快优质高效高产粮田、优质粮食工程建设加强能源安全。提高可再生能源比重,清洁利用煤炭,大力发展非常规天然气;加强应急保障体系建设积极构建统一领导、责权一致、权威高效的应急管理体系完善金融安全防线和风险应急处置机制聚焦互联网金融、非法集资、交易场所、银行保险领域、证券期货领域、民间借贷六大风险点,完善金融安全防线和风险应急处置机制,做到早识别、早预警、早发现、早处置。妥善处置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僵尸企业”及去产能企业债务。严格规范金融市场交易行为,加强互联网金融监管,构建全方位的金融风险防控体系。确保粮食安全、能源安全、金融安全,守好国家生命线。

切实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保障规划顺利实施

实现“十四五”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广泛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形成推动发展的强大合力。

第一节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发挥各级党委领导核心作用,加强制度化建设,改进工作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提高决策科学化水平,完善党委研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定期分析经济形势、研究重大方针政策工作机制。优化各级领导班子知识结构和专业结构,完善政绩考核评价体系和奖惩机制,调动各级干部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第二节强化项目支撑

深入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争取国家投资,扩大民间投资,调整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质量效益。建立健全重大项目推进储备机制,完善项目库,确保重点项目有效实施。

第三节加强统筹协调

强化各专项规划与总体规划的衔接,形成以总体规划为统领,各类规划定位清晰功能互补、统一衔接的规划体系。按年度分解和落实规划纲要提出的目标和任务。

第四节做好监督评估

实行规划目标责任制,及时分解落实规划确定的发展战略、任务和政策,明确部门分工,落实部门责任,加大统筹协调、督促检查力度,构建领导有力、衔接有序、配合密切、协调顺畅和转运高效的工作机制。跟踪、监测、分析相关领域规划实施情况,研究年度实施情况和实施中发现的问题。人大、政协要加强监督,发挥参政议政职能,促进规划实施。

关联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