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治理与经济发展和谐共生,不断开创且末绿水青山新路子
且末,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沙漠面积达5.38万平方公里,占全县行政面积的38.4%,绿洲四面环沙,犹如“沙漠孤岛”,生态环境极为脆弱,县城旁的车尔臣河东岸的流动沙漠与县城仅一河之隔,距县城中心不足2公里,毫无疑问,且末是新疆乃至全国风沙危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为了能在沙漠中求生存、谋发展,营建绿色家园,且末历届县委、县政府站在维护绿洲生存和永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坚持不懈地齐抓共管防沙治沙和造林绿化工作,在1998年成立了全疆第一个县防风治沙工作站,启动河东防沙治沙工程。十多年过去,且末县领导班子一届接着一届干,一张蓝图绘到底,与大自然顽强抗争,与干旱和风沙奋力拼搏,营造了稳固的绿洲防护体系,书写着“保卫县城”、“保卫且末绿水青山”的传奇故事。同时,依托防沙治沙工程建设,致力于建设有深刻文化内涵的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开展丰富多彩的生态文明教育活动,推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20多年来在车尔臣河东侧建成一条长约23公里、总面积达10万余亩的“绿色生态长廊”,挡住了与县城只有一河之隔的流动沙漠的侵袭,成为且末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从2005年以来,且末县坚持把“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等生态经济的优势,努力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坚持把沙漠化治理与经济发展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招商引资建设、股份制经营、单位认领、发展乡村集体经济等多种经营方式,开展沙漠种植,养绿一方土地,培育一项产业,以产业化的方式绿化了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区域,正在实现沙漠的“绿化—转化—产业化”的良性循环发展格局。当地技术人员开始摸索在梭梭根部试种肉苁蓉,如今且末人在治沙林中成功套种大芸、红枣、打瓜等经济作物,试种沙柳、沙棘等10多种沙生植物,目前已有7家民营企业正式进驻沙漠,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亿元,在沙漠边缘探索出一条以生态产业养生态工程的可持续发展路子,不断开创且末县环境治理的新局面。
新时代,新征程,且末县委、县人民政府坚持稳定为首、群众为本、民生为要、发展为基, 实施有机绿洲发展战略、昆仑玉都发展战略“两大战略”,按照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要求,充分发挥沙区光、热、土地等独特优势,向沙漠要环境,向沙漠要效益,积极培育特色沙产业,践行新时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构建生产和生态的良性循环的绿色之美,真正让人民群众在绿水青山中共享自然之美、生命之美、生活之美,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图片来源:且末县融媒体中心)
关联稿件: